English

嘴踢足球

寒窗试笔
1998-06-21 来源:生活时报 北京大学 余杰 我有话说

1997年,中国足球冲击世界杯的希望再次破灭。

这是一个足球越踢越臭,足球评论越说越精彩的时代。说到足球,每个球迷都会有王朔的本领,妙语联珠,滔滔不绝。记得《南方周末》策划过一个作家侃足球的专栏,几位中青年作家侃得头头是道,仿佛个个是行家里手。而电视、广播更是发挥它们“说”的优势,许多黄金时段都被足球话题独占了。

人人都在谈足球,足球却不理会这一套。

中国足球从1957年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开始,已经走过了漫长的40年。这漫长的40年,足球一次接一次地从我们的脚心里溜走。苏永舜、曾雪麟、高文丰、施拉普纳、戚务生……走马换将,依然走不出兵败城下的怪圈。于是人们在恨铁不成钢之后,开始分析“症结”何在,心理、体能、体制、教练、战术、资金、文化背景……找来找去,都是,却又都不是。

足球仅仅是足球。足球是千百种体育运动中的一种,尽管它是最有魅力的一种,但还没有重要到“一球兴邦,一球丧国”的地步。1997年秋天在大连的4场比赛,万达足球俱乐部订做了10万面国旗,为了看台上的人潮一动,能够掀起国旗的旋风。《义勇军进行曲》被印刷出来分发给球迷,为了三万球迷能够放声高唱:“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,每个人都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……”我认为,这样的心态是不正常的,小小足球维系不了我们的“国运”。从教练、球员到所有球迷都不能保持“平常心”,这场比赛必输无疑。

足球的胜利是靠脚踢出来的,而不是靠嘴皮子吹出来的。中国是一个语言泛滥的国度,一位留学生朋友曾对我说过:“你们中国人,个个是演讲大师。”从中央台的名牌球评员到胡同里的小学生,从大学教授到出租汽车司机,个个都有一套振兴足球的宏伟计划。一名巴西足球官员在中国旅游了一圈,惊诧地说:“没想到中国人的足球知识这么丰富,随便在街头巷尾跟一个人谈论,我都感到自愧不如。”然而,它的另一面却是:中国足球的现状令人沮丧。

北京几所大学的校园里曾贴出痛骂戚务生的标语。我认为,最重要的是端正对足球的心态。从球迷到传媒,先把足球当作足球来看。避免捧和骂,正视中国队的现状:中国队员不但水平差,而且不严格、不刻苦、不团结、不虚心。古人求学强调“梅花香自苦寒来,宝剑锋从磨砺出”,足球也是同样的道理。全国人民都在那里唇枪舌剑,津津乐道,球员却不肯“夏练三伏、冬练三九”,那么千言万语只能吹出一个氢气球来,一升空便破碎了。

中国人太实在,以为踢赢一场球就能“振兴中华”了;中国人太聪明,以为足球是可以用嘴皮子来踢的。于是,中国人的球队屡战屡败,“万里长征”连一步也没有走完。

中国足球的希望只好寄托到下个世纪去了。但在这个世纪最后的两年里,我们也许能做好一件事:改变我们对这个小小皮球的思维方式。

点评:“世界杯”开赛有些日子了,当我们为各国劲旅在法兰西的精彩表演而鼓而呼之余,回过头来想想中国足球真是觉得:关注中国足球的国人确实太需要端正心态了。作者用独到的视角和明确的观点告诉人们“足球仅仅是足球”,不能担当“一球兴邦,一球丧国”的大使命,而这“兴邦”“丧国”之论确由“嘴”而起,由“嘴”而滥,人们更津津乐道的已远远超出足球本身。这是足球的悲哀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